蛋白質是身體組織細胞、體液的基本成分。
嬰兒的蛋白質需要量較成人為多。蛋白質不僅用于補充日常代謝的丟失,而且用以供給生長中不斷增加新組織的需要。如果嬰兒缺乏蛋白質可影響生長、發(fā)育,特別是大腦的發(fā)育,體重及身高增長緩慢,肌肉松弛,貧血及抵抗力下降,嚴重的會引起營養(yǎng)不良性水腫。
一般來說,1歲以內的小兒,人乳喂養(yǎng)每日每千克體重需供給蛋白質2~2.5克,牛奶喂養(yǎng)需供給3—4克,母乳、牛奶混合喂養(yǎng)需供給3克。用混合膳食的嬰兒,動物蛋白質最好不少于蛋白質總量的一半。每人每日需要從蛋白質取得的熱量比例,1歲以下嬰兒應占15%以上。
一般來說,蛋白質的來源有兩大類:一類是動物蛋白質,包括各種奶類、魚、蝦、動物肝臟、蛋類、瘦豬肉、牛肉等;另一類是植物蛋白質,包括各種豆類及其制品。
嬰幼兒膳食中動物性蛋白質最好不少于所需蛋白質的一半(即1/2)。4~6個月以上的嬰兒,如果條件所限,添加了含大量米粉的代乳品,因大豆內含必需氨基酸——蛋氨酸較少,因而最好豆制代乳粉能用蛋氨酸強化,大米含賴氨酸較低,可用賴氨酸強化。幼兒及嬰幼兒的膳食已多樣化,如果條件所限,動物性蛋白加大豆蛋白的熱量也不應低于~天總熱量的30%,動物性蛋白超過30%為好,嬰兒最好能超過40%。
嬰幼兒的飲食,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巢獲得較多的蛋白質。
(1)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相混合,以提高蛋白質的生理價值。如在代乳粉中加少量蛋黃或奶粉,也可加些魚粉或肉松,不但補充了鈣質和維生素,也提高了蛋白質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
(2)搭配食物的種類越多越好,做到飲食多樣化,這樣氨基酸的種類就比較齊全。
具體說來,例如魚肉細嫩,易消化吸收,含蛋白質12%~20%,蛋白質利用率高達96%,故嬰兒期應充分選用魚蛋白,包括魚松和魚粉。鄉(xiāng)村乳類供應困難時,可將魚肉加在粥內吃。